新闻与活动
当前位置:新闻与活动 >> 奇闻异事
有人在网上半公开销售盗墓专用金属探测器
天巡      2018-04-18

        洛阳东郊的马坡小李村,村头的牌楼上方就是销售洛阳铲的广告牌。60多岁的老葛在公路边开了家店,门头上写着“老葛探铲”和他的手机号码,两侧的铁门上,“探铲、扎杆、铲刃在此”的字样格外醒目。店内有盗墓用的全套工具,每个上边都标明了价格,用于探测取样的小铲每把70元,掏洞的大铲每把110元。对于陌生的外来者,老葛只肯介绍每个盗墓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,不愿多谈销量及主顾情况。他只淡淡地说:“没法判断买家身份。”

        另一家“孙记洛阳铲”,不但在孟津开了一个家门店,还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网店,盗墓专用金属探测器、古铲、普探铲、泥(套)探铲、破砖铲、掏沙铲、平铲、撬铲、灰桩铲、炮眼铲、刷铲、取土样铲、考古手铲、筒子铲一应俱全,科考探针、扎杆、带土样针、高强度考古绳子和水下金属探测器应有尽有。

        尽管该店特别注明“严禁用于非法盗墓”。但不可否认,绝大多数洛阳铲被盗墓者所购。

        在洛阳,一家作坊每个月销售出3万元的洛阳铲很平常,大的盗墓团伙一个月就会有数万元的订单。

        公开销售的不仅是洛阳铲,在洛阳的一些古玩市场,盗墓时能用上的矿灯、各种型号的手电筒和修复文物所用的各种电动工具(电动刻字机、台式磨光机等)也有专门柜台出售。

<

洛阳当代盗墓传奇:保护伞牢不可破


        洛阳有文博城、天子驾六、三砚居和民俗博物馆四大古玩市场,记者在上述市场调查时发现,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也是在半公开的状态下出售的。文博城一位商户指着记者手中的一件三彩马说:“你手里这个是现代仿品,旁边那个是刚从墓里挖出来的。”

        业内人士称,在市场内地摊中摆放的都是现代人做出的工艺品,而有柜台和门面的基本上都有真东西,只是精品不是摆在柜台上或店里,懂行的人看到一些配件或是通过朋友介绍才会交易。

        在三砚居古玩市场内,来自孟津县平乐镇的一位商户告诉记者,在洛阳搞古玩,手里没几个真家伙肯定混不下去。他每个星期都回老家一趟,从盗墓者手里边买东西。

        鱼龙混杂的大陆古玩市场,洛阳能在全国文物藏家眼中保持稳固地位的根基正是真文物多,数量大。

        这位商户的固定合作伙伴来自广州、郑州、西安等地,遇到价值高的文物,他也会带着主顾直接找盗墓者看货。

        该商户家所在的平乐镇及相邻诸乡镇以古墓聚集闻名,在1980年代开始的一轮盗墓风潮中,“几乎家家户户都挖过墓”。 一位28岁的村民说,他上小学的时候,漫山遍野都是盗洞,经常有贪玩的孩子不小心坠入其中,浑身泥土地出现在教室内。

        当年的盗墓者中,有一部分开始在洛阳开店,上述商户家所在的村里有5个人开了古玩店,每人在洛阳都有三套以上的房产。

        在记者走访的一些村庄中,一些装饰气派的小楼随处可见,而这些楼房的主人都是农民身份,无外出从商和打工经历。接受本刊采访的盗墓者称,“盗墓发家的在我们这儿不稀罕,大多数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尽管风险大,但运气好了,一个晚上就能盖楼取媳妇。”

        与平乐镇相邻的送庄镇凤凰台村,村头一块刚浇过的麦田里,记者看到17个盗洞,平均每两三米远就有一个,这些回填过的盗洞过水后均出现了塌陷迹象,向导告诉记者,盗洞是他春节走亲戚时才发现的,都刚挖不久。

        送庄镇的莫庄村,一位放羊老汉说,他经常能看见一群人手持洛阳铲,“这儿捣捣,那儿捣捣”。村民们说,现在一些十七八岁的年青一代,“经常钻进挖过的盗洞练手艺,有不少靠这个自学成才。”

        一位从业者称,洛阳的当代盗墓行业,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产业化,甚至,盗墓的产业化是在一种半公开状态下进行的,从盗掘到贩卖的渠道基本畅通。

        “这是一场浩劫!”前述的洛阳市文物官员一边大发感慨,一边又诉说无奈,“文物部门没有执法权,警察都管不了的事情,我们能有什么办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