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与活动
当前位置:新闻与活动 >> 奇闻异事
竟然敢直播“私人考古”!小心玩大了!
天巡      2018-01-03

看过新闻直播考古发掘,但你看过“私人考古”直播的吗?

        近日,在几个视频直播平台上竟有人以“考古”之名做起了视频直播。

        刚开始,有的直播只是小打小闹,借考古这个噱头,假装挖点瓷片、铜钱。后来有主播竟然真实用上了“洛阳铲”,还教人辨识土色,怎么找墓葬,并在网上卖设备仪器,这些行为已经游走在法律边缘。一不小心就会玩大了!

游走在红线边缘的“私人考古”直播

        据了解,在网上的几家直播app中,有的视频是人们在荒野、山谷、山洞、农田等处拿着已挖出的古钱币、陶片、瓦罐等进行讲解;有些视频拍摄的则是挖掘、找寻的过程。


       有的直播在夜里带着挖掘设备,打着手电筒来到某条河流的淤滩边,从水中打捞出瓷器,两人交流说,挖出的瓷器是唐朝时期的瓷具,虽然有点小残缺,但在“黑市”上依旧能卖个好价钱。


       部分视频中的解说很“专业”。如“到达指定位置后,我们需要差不多每隔一米就进行钻探,确保不遗漏,“当铲头中所含土壤很少或遇到淤土、朽木时,意味着有可能遇到了墓葬,此时就需要停止继续往下打洞,以免洛阳铲触碰到古物。”


还有多个视频是介绍如何判断地下土壤层变化、墓葬大小、文物数量等。

        有的是详细介绍洛阳铲、分金定穴等使用方法,有的视频中还出现了地下金属探测器、探针、天然电场物探仪、蛇管探头、磁铁探测仪等现代科技产品的现场教学。


        而且,在一些视频App上,相对展示所谓文物的价格、属性、年代等方面的短视频来说,这些使用洛阳铲探土类教程视频更受网友欢迎,有的播放量甚至达到几十万。

        如何平衡“公众考古宣传”与“私人考古模仿”

误导网民参与“盗墓”

        在视频的评论区,有网友留言称,“终于知道传说中的盗墓神器--洛阳铲怎么用了,我现在就去网上下单,过几天到货了去试试手气”。

“公众考古”与“私人模仿”的矛盾

        一方面,越来越多的考古工地为了普及考古知识,都在进行视频直播。从海昏侯到河南出土“大宝剑”,在网上都获得了百万级的关注和流量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。实际上,“公众考古”需要传达给公众一种正确的知识,不能将其变成噱头。不管发布者基于何种目的,都必须在法律范畴内进行。

        另一方面,好奇心和求财之心的人并不在少数,而打着“私人考古教学”的旗号正式应了他们的好奇心。个人在网络平台发布短视频和所进行的直播,公众是否能从中获得正确、积极和科学的信息,这个很难把握,万一说了不负责任的话,谁对其所带来的影响负责?

关于“私人考古行为”悖论

       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院刘庆柱说“在我国,不存在私人考古行为。个人开展相关发掘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。以私人名义在网络发布考古类视频,与我国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不一致,发布者和短视频平台均违规。

        从个人角度介绍考古设备的使用教程,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物安全工作。文物主管部门要加强文物探查、墓葬确定、墓葬分布等信息的监督。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展示挖掘过程以及进行宣传,可能会给不法分子提供帮助和经验借鉴。很多人不赞成在没有经过审批的情况下,通过自媒体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考古过程。

        实际上,网上很多人的直播行为并不是真正的“考古”,而只是噱头,但有的却在触碰红线,但是作为但直播平台管理者来说,如果没有考古知识,是不可能知道这些行为是否犯法的。

        这个问题,如同警察破案相关宣传视频一样,为了帮助大家防范罪犯,需要解析案情,而为了怕人模仿,报道中又不敢过细的分析作案手法。网上很多民间“开锁王”的教学视频被禁与这有着相似之处。禁“开锁视频”不能止住技术盗窃,禁“考古直播”也不能止住盗墓之风。

         如何平衡二者,这是个社会问题,并不是简单的制度监管能解决的。